top of page

肩周炎真相|陳洛醫師解析肩膊疼痛原因與治療方法

肩周炎真相

【錯怪肩周炎?】肩膊舉唔起就係「五十肩」?陳洛醫師教你分清肩周炎真相

「醫師,我應該係肩周炎,因為成隻膊頭舉唔起!」這幾乎是香港診所內最常見的肩膊痛主訴之一。

你真的確診為肩周炎嗎?很多「疑似肩周炎」患者,其實並非患上真正的黏連性肩關節周圍炎。這類情況之所以反覆難癒,是因為一開始就誤診為肩周炎,從而錯過了對症治療的機會。



✅ 什麼是「真正的肩周炎」?

肩周炎真相其實是一種醫學上稱為「黏連性肩關節周圍炎」的疾病,常因創傷後固定過久、反覆勞損,或年齡相關退化所致。病變會令關節囊發炎、纖維化,導致肩膊活動受限、無法上舉、無法外展。

典型症狀包括:

  • 夜間肩痛加劇

  • 無法將手臂舉高過肩

  • 被動活動(醫師幫你動膊頭)同樣受限

  • 逐漸惡化,後期變成「冰凍肩」



❗ 小心「誤診肩周炎」的三大迷思

陳洛醫師提醒,很多「肩周炎患者」其實患的是肌肉緊張或錯誤姿勢導致的活動受限。常見的誤診跡象包括:

  1. 只有單一方向受限(例如只能內旋,但外旋正常)

  2. 被動活動不痛(黏連性肩關節應該連帶他人幫你動也會痛)

  3. 無勞損或明顯創傷史

這些案例若一直當作「真正的肩周炎」來治療,無論進行針灸、衝擊波還是吃藥,都可能效果不彰,反反覆覆



🔎 肩膊痛原因有哪些?肌肉才是真正元兇?

除了肩關節結構本身,很多肩膊疼痛原因其實來自以下肌肉群:

動作

主要肌肉群

肩外展

三角肌、岡上肌、斜方肌、前鋸肌

肩屈

三角肌、胸大肌、喙肱肌

肩伸

三角肌、背闊肌、大圓肌

肩內旋

背闊肌、大圓肌、胸大肌、肩胛下肌、三角肌

如果這些肌肉過度繃緊,就會限制肩部主動活動,導致疼痛與動作卡住。這類問題在中醫治療肩關節疼痛時尤其常見。



🧭 中醫觀點:放鬆相關穴位,比亂針亂刺更有效!

面對疑似肩周炎的症狀,陳洛醫師強調:別急著針灸打波,先放鬆肌肉與經絡。以下介紹數個針對肩膊活動受限的實用穴位,可作為針灸或日常按壓的參考:

  • 臂臑:三角肌前緣,用於提升肩屈活動範圍

  • 秉風:岡上肌所在處,有助緩解肩膀僵硬

  • 天柱:位於頸部,放鬆斜方肌起點,有效放鬆肩頸

  • 巨骨:肩峰位置,針對斜方肌止點,改善壓力疼痛

  • 淵腋:對應胸大肌與前鋸肌,有助肩前活動

  • 肩貞:大圓肌經過處,有效改善肩伸動作受限



💉 針灸治肩周炎有效嗎?關鍵是診斷正確!

不少患者質疑「針灸治肩周炎有效嗎?」其實針灸能否有效,取決於是否診斷正確。若肩痛來自肌肉失衡或筋膜問題,則針灸放鬆相關肌肉、解除筋膜張力便可立竿見影;但若真是黏連性肩周炎,則需配合持續治療與運動復康,效果才會穩定。



🧠 陳洛醫師提醒:勿迷信肩周炎自癒,診斷最重要!

香港中醫婦科及痛症門診中,肩關節問題是常見求診原因。陳洛醫師建議:

  • 勿自己斷定是肩周炎,務必先由專業中醫評估

  • 可先進行簡單肌肉放鬆與針灸理筋,若無改善,再考慮影像檢查

  • 肩周炎並非只有五十歲以上才有,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



肩膊抬唔起 ≠ 一定是肩周炎!

很多肩周炎誤診的案例,只是肌肉繃緊、筋膜牽拉所致。千萬別一出現肩膊痛就說自己「五十肩」!若能透過中醫專業診斷,放鬆肩部肌肉穴位、疏通經絡、配合合適治療,即可避免長期誤治、延誤康復。

有疑問?按此預約中醫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